2025年6月14-15日,由山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主办的“食在山东 茗扬齐鲁”鲁茶提振推介会在聊城隆重召开。本次会议以推动山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围绕“鲁茶分析会、提振方式讨论会、展示推介会”三大模块展开,来自聊城茶叶协会、临沂茶叶商会、济南、泰安、济宁、潍坊等地茶行业专家、茶企代表及文化学者齐聚一堂,共谋鲁茶振兴之路。
一、聚焦产业现状:鲁茶分析会把脉发展方向。
在鲁茶分析会环节,来自济南灵岩御菊的康总、临沂银杏茶的刘总、潍坊柘山绿茶的李总、聊城香椿茶等与会茶企深入剖析了山东茶产业的现状与挑战。聊城市茶叶协会李乃辉会长指出山东作为北方重要茶产区,近年来在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,但仍面临市场竞争力不足、品牌影响力待提升等问题,临沂市茶叶商会李学柏会长建议,应结合山东特色,强化科技支撑,推动茶产业与文旅融合,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二、凝聚智慧:提振方式讨论会共商破局之策
在提振方式讨论会上,行业代表围绕鲁茶品牌推广、渠道拓展、文化赋能等议题展开热议。来自泰安的全国劳动模范王兆祥副理事长提出,需挖掘齐鲁茶文化内涵,做好做大鲁茶品牌建设,通过电商、直播等新业态扩大市场覆盖面。聊城市文化与旅游行业党委龙清军副书记表示,将加大对本地茶市场的扶持力度,推动“区域公用品牌+企业品牌”双轮驱动,提升鲁茶知名度。
1.创新机制的实践探索
本次推介会首次提出“三位一体”提振策略:
科技赋能:引进优质种质资源,培育抗逆新品种,研发新式茶饮茶膳,开发功能性茶酒;
文化铸魂:通过逐步设立的300家“食在山东 茗扬齐鲁”茶文化研习基地,来自济宁的孔子茶文化学者王哲副理事长提议将儒茶文化、“南茶北引”历史融入茶旅融合项目;
市场拓展:整合“日照绿茶”“崂山茶”“泰山茶”“沂蒙茶”等区域品牌,打造统一的“鲁茶”省级公共品牌。
2. 区域协作的典范意义
来自聊城、临沂等地市的茶企代表签署《鲁茶振兴区域合作倡议书》,结合即将开通的跨区域技术共享平台“爱我公社”和联合营销网络,推动鲁茶从传统绿茶向多元化产品升级。
战略支点:茶文化研习基地的全域布局,作为本次会议的核心成果,300家茶文化研习基地的设立将重构鲁茶产业生态:
功能定位:基地集“茶文化研究、技艺传承、研学体验、品牌孵化”于一体;
实施路径:采取“政府引导+企业运营+高校支持”模式,邀请科研院校将为每个基地提供种植、茶艺、文化、技术培训;
区域示范:首批50家基地将重点布局核心茶区,建设茶文化中心,成为江北茶旅融合标杆项目。
三、政策支撑: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
鲁茶振兴行动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。2024年底,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10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七大工程,为鲁茶振兴提供制度保障.
四、以茶为媒:展示推介会彰显齐鲁茶香魅力
推介会现场设置了茶品展示与品鉴专区,泰山茶、沂蒙茶、银杏茶、潍坊柘山绿茶、聊城香椿茶等特色产品悉数亮相,吸引众多参会者驻足体验。茶艺表演、非遗技艺展示等活动,生动呈现了山东茶文化的深厚底蕴。多家企业与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,为鲁茶“走出去”注入新动力。
五、挑战与突破:鲁茶振兴的关键路径
尽管鲁茶振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,仍需突破三大瓶颈:
1. 科技短板;2. 市场认知;3. 产业协同。
此次聊城推介会不仅是鲁茶振兴的动员大会,更是一次“以文化赋能产业、以产业反哺乡村”的生动实践。随着300家茶文化研习基地的落地和七大工程的推进,鲁茶有望在2026年实现“品质提升、品牌突围、产值翻番”的目标,成为北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。正如杨国英副会长在总结中强调:“鲁茶振兴不仅是经济命题,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——当齐鲁茶香飘遍全国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‘茶叶大省’到‘茶文化强省’的跨越。”